top of page
作家相片JUST FEEL感講

感講你知:善意溝通化解校園衝突

已更新:2023年5月3日



今年初小學恢復全日面授課後,訓導教師隨之而來的壓力,就是面對相應增加的校園衝突事件。


不過對我而言,卻是另一番正面的體會。我曾用「夥伴」機構「JUST FEEL感講」的一套善意溝通工具,加四部曲的善意溝通技巧,以不懲不罰的方式,化解以下兩宗校園個案:


個案1:一天耗盡一瓶洗手液 背後存壓力

我有天收到校工投訴,表示有一名女生經常入洗手間洗手,一天內就把一整瓶洗手液消耗掉,該女生平日表現乖巧、操行良好,也樂於助人。可是當我問她緣由時,問了多次她也低頭沒有回應。有些事情學生是會說不出口的,為了協助她打開心扉,我就聯同社工使用「感講感受需要卡」和她作善意溝通四部曲的對話。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及請求為四部曲,意即教師聚焦在客觀描述學生的行為而非評價,同理學生行為背後的感受和需要,以及發出請求,協助學生選擇可滿足其需要的解決方法。


我問學生:「今天你用了一整瓶洗手液來洗手,當你用洗手液搓手時有什麼感受?」女生選了「放鬆」和「舒服」這兩張卡,因為手接觸到洗手液的觸感令她感到很放鬆,背後是她背負着功課和考試的莫大壓力,需要紓緩情緒。


當同理到該名女生的感受後,社工就接着找家長商量,並輔導女孩一起思考採用其他緩解壓力的方法取代頻繁洗手。我們希望借助感受卡讓學生梳理情緒,敢於說出行為背後的需要,擁抱負面情緒,有效加速教師協助他們解決問題。


個案2:師生衝突 以感受需要卡助對話

A老師多次規勸一名學生不要聊天,但該同學屢勸不聽,還在下一節課用粗言穢語說A老師的不是。我找該同學了解,但他拒絕道歉,一直嚷不公平。


我遂邀請同學與A老師一起用感受需要卡對話,分別着兩人選出數張卡,表示發生衝突時他們各自的感受和需要:老師選出「灰心」、「失望」和「憤怒」3張感受卡,以及「尊重」、「被理解」和「合作」3張需要卡;學生選出「嫉妒」、「煩躁」和「憤怒」3張感受卡,以及「自己決定」和「平等」2張需要卡。


當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呈現出來後,學生了解到老師已提醒他多次的失望和包容,而自己也不可能在應守秩序的課堂上滿足「自己決定」的需要,從而能夠平靜地從心出發向老師道歉。


學用適當方式滿足「需要」

身為一名教師,同時也是一個4歲女兒的母親,我絕對明白有時候小孩子「不聽話」,真的會令我們十分苦惱。不過透過「夥伴」機構「JUST FEEL感講」的教師培訓,我對善意溝通有更深的理解,也幫助我如何更有效地與學生和女兒溝通。善意溝通相信,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「需要」,例如睡覺能滿足「休息」的需要,與朋友聊天能滿足「友誼」的需要。因此,當小孩子「不聽話」的時候,或許他們只是不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「需要」。


我認為有效的溝通方式,不是嚴厲責備、讓孩子不敢犯錯,或循循善誘、讓他們乖乖聽話,而是用心聆聽他們的感受和需要,然後幫助他們找到恰當而又滿足到其需要的方法。鼓勵大家都嘗試多聆聽子女,以善意溝通了解他們!


上文提到我用作化解校園衝突與犯規的的「感講感受需要卡」,同樣適用與親子相處,歡迎按此了解更多:bit.ly/40E9uU2


文:楊潔婷(「感講夥伴辦學團體計劃」統籌教師、佛教慈敬學校訓導主任)


作者簡介:註冊非牟利機構「JUST FEEL感講」的願景,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,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,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,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。
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7期]

200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